一杯饮料,破冰2/3是体验冰块,喝几口就见底。源于饮品这样的尊重正当场景,相信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。破冰如此多的体验冰块,到底是源于饮品喝饮料,还是尊重正当在吃冰?中国消费者协会倡议,饮品加冰应该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。破冰一场“破冰行动”由此而发。体验(据8月24日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报道)
炎炎夏日,源于饮品消费者手捧一杯冰饮,尊重正当望着添加的破冰大块冰块冒过杯口,丝丝凉意氛围拉满,体验畅饮过后,源于饮品片刻肚里冰凉。这样的消费场景常见,有人解渴点赞,也有人因真正的饮料分量不足而不爽。是否加冰,或是加冰多少,本应是消费者自己选择的权利,部分商家的主动“加冰”,显得有些一厢情愿了。
冰块多少与口感体验有一定关系,但也因人而异。将一杯饮料是否加冰、加冰多少的选择权如实交还到消费者手中,让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自由地选择冰块含量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消费,如此形成的消费环境更加公平、公正,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必然更加舒心、愉悦和满足。
其实,品质的真正提升,比如饮料成分的配比变化,新成分的研发添加,生产工艺的改进,现场加工制作流程的优化,甚至人员、物流、流程管理制度的革新,都会对终端产品的品质有影响。一杯饮料的背后,不单是所谓冰块带来的口感,还凝聚着研发的匠心和管理制度的用心。
供给侧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应当在内部管理与产品创新上,而不是在冰块多少上想“点子”。笔者认为,此次中国消费者协会“破冰行动”的及时呼吁和点评,对于拨开部分商家蒙在冰饮经营上的错误面纱、纠正个别服务消费领域的不良风气,必将大有裨益。
产品创新,真不在于冰块有多少,而在于商家服务有多“用心”。消费产品价格透明、交易过程公平有序……商家在看不见的地方用心用情用力优化,这是“良心”;在看得见的地方合规合情合理加冰,这是“信心”。服务与产品质量的双双提升,不能仅仅在“面子”,更要注重“里子”。比如冰饮中,冰放得越少,一般其他需要加的原料就越多。以冰镇生椰拿铁为例,商家可以考虑在线上线下点单场景中,明示各种冰量规格,比如“常规冰”“多冰”“少冰”“去冰”选项,以及每个规格所对应的体块体积、冰块所占饮料体积的百分比等详细信息,在个性化定制消费盛行的当下,让“冰量”明示成为消费者实现自主选择权的一大“标配”。
再进一步,商家可以消费者切身体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在线上点单页面给出点单建议,依多数人的喜好量为基线,提醒消费者某种具体的冷饮配何种比例的冰会口感更好,或者不推荐哪种冰量。如此这般,既是供需精准匹配消费升级的创新实践,又是对消费者体验的真正尊重,体现出产品经营和服务运营的诚意。这样的用心服务,既有“面子”,又有“里子”,让消费者感受到权益被充分保障,而且自己的每一笔消费都很重要,无形之中都在“用脚投票”。
积极响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“破冰”倡议,将加冰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,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如此的消费环境不仅经营者“面子”“里子”都能赚到,消费者也能在喝过冰饮之后,心情倍爽!(徐文智)
28个实践点入选!湛江“粤字号”农业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_南方+_南方plus近日,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“粤字号”农业品牌目录创新培优实践点名单,全省共290个创新培优实践点入选。其中湛江28 ...
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)7月23日,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公通报2021年第28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,涉及餐饮食品含餐饮具)等25大类食品519批次,合格508批次,不合格11批次。餐饮食品含餐饮具 ...
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)日前,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百姓关注食品开展靶向抽检,组织开展食品安全“你点我检”专项监督抽检工作,目前,已完成抽检任务623批次,其中合格 ...
一图读懂!广东乡村绿化树种这样选_南方+_南方plus日前,广东省林业局组织编制的《广东省乡村绿化树种选择指引试行)》正式印发。据悉,该《指引》结合实际情况,提出广东省不同功能和绿化类型的树种选择要求 ...
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)近期,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完成了601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,涉及糕点、肉制品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8类食品,其中合格样品592批次,不合格样品9批次。不合格项目主 ...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文郁)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给公益机构,深入社区开展保食品安全促健康消费宣传;推进学校等集体用餐场所张贴反食品浪费提示,培养反浪费光荣理念;鼓励餐饮单位推出小份菜、半份菜,倡导 ...